校友说 | Liane:在法国学精神分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Liane WANG
法国巴黎七大 精神分析学博士在读
巴黎七大 精神分析学硕士
精神分析实践者
Liane是一名精神分析专业的在读留法博士,同时作为精神分析师在法国自由执业。
用她的话来说,去法国学习精神分析“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”。当心理健康问题在国内被愈发关注,法国的心理学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探索。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,精神分析学在法国有着丰厚的土壤,不仅诞生了多样性的流派、理论,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。不少社会名流都接受过长期的精神分析,比如卡拉·布吕尼就曾在纪录片中表示自己接受过数年的精神分析并获益匪浅。
在法国学习精神分析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本期「校友说」,留法校友Liane将分享她求学路上的体悟和感动瞬间。
文 | 中国留法校友会
图 | 除特别标注外由受访嘉宾提供
学心理学,一次大胆的“反叛 ”
Liane从小安静、敏感,喜欢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。她常常被小说家们所描绘的细腻的内心世界所打动,尤其对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印象深刻——她的小说以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新颖的写作风格著称。多年以后她才明白,自己会选择心理学专业并不是无中生有。
Liane对「人」感兴趣,个体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令她着迷。心理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向。即使一开始不了解这个专业的父母对她提出质疑,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,以回应内心的声音。经过努力,她成为四川大学霍大同教授的学生,主修应用心理学中精神分析之拉康学派。
读研期间,她曾与学姐在一家小学做心理辅导工作。这是她第一次直面孩子的内心,他们表现出的痛苦令她大为触动。“当孩子的内心需求被长时间地忽视,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。在家长看来,孩子不听话,做出格的事;可孩子也是难受的、困惑的、不知所措的。他们需要被父母听见、被他人听见。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就是帮助父母理解孩子,帮助孩子自我表达。而且,” Liane补充说,“每个人(曾经)都是一个小孩。”
在电视剧《恶毒女儿·圣洁母亲》的评论区,“东亚三国的父母都无法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看待”这则留言获得了高赞。有的孩子把内心的对抗外化成行为,变成“问题儿童”;而有的孩子选择沉默,试图把委屈与愤怒内化,消融在自己逐渐长大的躯体里。
这次实习让Liane亲身感受到心理咨询的价值。
留法,精神分析“拉康派”的必然选择
Liane选择留学法国缘于她的导师霍大同教授。霍教授曾就读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、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,著有《躺椅上的中国》(La Chine sur le divan),是中国精神分析学派尤其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泰斗级人物。拉康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、医生和作家,他重新解读并大大发展了弗洛伊德的学说,被称为“法国的弗洛伊德”。他曾经在巴黎开设讨论班,历时27年之久,吸引了诸多知名学者前往旁听和讨论。
在Liane看来,拉康之所以有如此的学术成就,和法国丰富独特的文化思想紧密相关。“法国人爱思考、爱辩论、有反叛精神,会诞生各种奇思妙想,充满活力。”
她对法国的印象还来自于她接触的形形色色的法国精神分析家们。不论是“学术严肃派”、“鬼马个性派”还是“慈祥温柔派”,这些法国的精神分析家们无一不透着豁达和通透,关注「个体」是他们的共同点。“即使只是一次普通的聊天,他随意说了一句话或者提了什么问题,就和我们惯常听到的反馈是不一样的。”
Liane分享了她初到法国的一次经历,让她至今记忆犹新。
当时,霍教授的法国精神分析师吉布尔病重住院,在法国的同学们想要前往看望并邀请Liane同去。与其他学长学姐不同,她与老先生素未谋面,加之刚到法国不久,法语也不够好,虽然整个氛围是友好融洽的,但她总共没说几句话。最后,众人提议拍张集体照作为留念,她的位置在靠近病床的右手边。拍照期间,她总感觉有人在故意拉她的头发,可回头只有吉布尔,数次以后,她确认一定是这个坐在病床上、装作一本正经的老先生——他在“捉弄”她!
“没过多久,老先生就病重过世了。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,尤其在不顺的时候时常想起。吉布尔先生当时正面对病痛和死亡,可他没有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,而是‘看到’了他人,还以这种调皮的方式和我互动,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孩。这个微小的举动让我看到一位精神分析师对「人」的「爱」。我觉得这就是人性的光辉,真正的人文精神!”
Liane赴法读了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型硕士,又进行了多年博士的学习。
早在做留学规划时,她就意识到这将是一条漫长的求学路。“拉康的理论是结构性的,出了名的晦涩难懂。到法国以后,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是法语的,这对学生的法语能力是个很大的挑战。”Liane介绍道:“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精神分析师,充分的自我探索也是十分必要的。我一直在接受法国精神分析师的分析、接受督导,相比于尽快拿好学位回国,我更想在法国多待几年、多一些个人体验。”
精神分析的实践者
Liane一直记得她最初的职业体验——内心挣扎的孩子和无效的亲子沟通。
在法国,她深入了解了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、儿童精神分析大师——多尔多Françoise Dolto。多尔多是一名儿科医生,主张父母要学习理解孩子的「话语」和「无意识」。她的理论让Liane获益匪浅,对她的咨询工作和个人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。
“虽然来访者是成人,可他的问题或困惑大多来自于童年。在咨询室里,和父母的关系是一定会讨论到的话题,甚至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也会重现他和父母的关系,我们专业上称之为移情/转移。”Liane说:“当问题被呈现,话语被听见,很多困惑就自然消散了。”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意义,也是她的职业理想——重视人的独特性,让个体的话语能够被听见。
与心理学很多流派不同,精神分析并不寻求“治愈”(去除症状),而这正是精神分析最吸引Liane的所在:“什么叫正常?人应该有标准吗?”Liane问了一连串非常法式的问题。“有人呈现一些症状,可他的问题并不在症状本身。也许他需要这个症状,症状满足了他无意识的需求,或者回应了他的痛苦。如果我们把这个症状去掉,可能还会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出现。”精神分析是一项致力于“倾听”的事业。往往来访者在真正的言说之后,“治愈”是附带的效果,而不是强行用“正常”的标准和理想去轻视自己的痛苦。
多年的学习、体验经历,让她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有了更清晰的感受。“比如我爸妈不理解我学的专业,其实是受制于他们自己的经历。如果是青春期的我,可能会采取更直接、冲突性的方式,显示自己不听他们的建议。现在我更理解他们,也理解他们的不理解,会采取更柔和的沟通方式。”孩子“不听话”,只是希望“做主”自己,并不代表不爱父母,伤害亲子关系也并非本意。孩子与父母在独立性上的“拉扯”并不会因为长大成人就结束。
从“想要成为”,到“接受一切好坏”,再到如今的“积极应对”,这是作为精神分析实践者的Liane走过的路。与刚入行时不同,她的心里不再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,但心志反而更加清晰、更加坚定。
“直觉会把我带往想去的地方。”Liane这样说。
Q&A
Q:在法国学习心理学的就业路径?
法国心理学硕士分为专业型和研究型,分别对应着执业和继续研究。
专业型硕士有很多实习,通常在本科的时候就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(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法语能力是必须的),硕士毕业后(同时持有心理学本科文凭)可以拿到法国当地的临床执照(psychologue clinicien),进入心理学机构执业。
研究型硕士是针对继续深造的学生,之后可以申请博士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。
然而精神分析是独特的,在学校里对精神分析的学习并不和成为精神分析师划等号。除了理论和临床的受训以外,多年的个人分析经历也尤为重要,因为这让自己听到自己的“无意识”并确定自己有“倾听”别人的欲望,最终可以选择作为精神分析师(psychanalyste)执业。